首页
试题库
国开试题库
超星学习通
知到智慧树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
登录
标签
上海开放大学
杜甫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就可以看出杜甫的豪气。
上海开放大学
lk
1月前
12
0
杜氏家族世代奉儒守官。先世居于杜陵( 今西安市东南)。杜甫的十三世祖杜预,是晋代名将,著名学者,封当阳县侯。
上海开放大学
lk
1月前
12
0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的题目叫《绝句》。
上海开放大学
lk
1月前
12
0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上海开放大学
lk
1月前
13
0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中的公孙大娘是当时最优秀的武林高手。
上海开放大学
lk
1月前
10
0
《蜀相》一诗,对诸葛亮一生的磊落功绩做出高度的评价,“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为其未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而痛洒千秋之泪。
上海开放大学
lk
1月前
12
0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出自于《冬至》。
上海开放大学
lk
1月前
11
0
“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然不集众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这话是秦观说的。
上海开放大学
lk
1月前
12
0
759年7月,杜甫弃官于这年年底到达成都,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开始他最后一期“漂泊西南”的生活。
上海开放大学
lk
1月前
9
0
《秋兴八首》表达的是杜甫面对夔州萧条的秋景而引动的故国之思。
上海开放大学
lk
1月前
12
0
天宝十三载(754)秋天,长安一带连降了60多天的雨水,秋作物灾情严重,长安米价暴涨。杜甫在《秋雨叹三首》中,真实地反映了灾情, 并揭露杨国忠钳制人口的卑劣行为。
上海开放大学
lk
1月前
10
0
杜甫称做官是他们家族的“素业”——世代相袭的职业,他的各种文化教养以及以后的种种行为都是在为追求仕途事业和为官行道相联系。
上海开放大学
lk
1月前
10
0
宋朝理学的发展确保了杜甫作为诗的典范和他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苏洵阐释了理由:”古今诗人众吴,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上海开放大学
lk
1月前
11
0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是杜甫《曲江二首》中第二首中的句子。
上海开放大学
lk
1月前
12
0
杜甫对人民充满具同情,干元二年(759)春天, 杜甫由华州掾任上去过一趟老家洛阳,这次行旅,杜甫写出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上海开放大学
lk
1月前
10
0
杜甫的《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是一首七律。
上海开放大学
lk
1月前
11
0
杜甫往往不能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
上海开放大学
lk
1月前
12
0
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是杜甫的《蜀相》。
上海开放大学
lk
1月前
11
0
诗中描写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路衢唯见哭, 城市不闻歌”,出自于杜甫的《王命》。
上海开放大学
lk
1月前
12
0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屋”, 也称“浣花草屋”。
上海开放大学
lk
1月前
9
0
«
1 ...
61
62
63
64
65
66
67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