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北京大学)智慧树知到见面课、章节测试、期末考试答案
见面课:东边是海洋,西边是沙漠――一带一路与中国
1、2017年一带一路峰会,习近平主席报告中提到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到过中国____港。
A:广州
B:泉州
C:扬州
D:南京
答案: 【泉州】
2、历史时期“一带一路”是中国通向域外的两条主要道路,但是在这两条道路上充当文化与物质传播的主角,不是__ ① _而是__②_。
A:①外国人 ② 中国人
B:① 中国人 ② 阿拉伯、波斯商人与草原民族
C:① 阿拉伯、波斯人 ② 蒙古人
D:① 游牧民族 ② 蒙古人
答案: 【① 中国人 ② 阿拉伯、波斯商人与草原民族】
3、__、__与__为中国本土驯化而成的农作物。
A:谷子,黍,水稻
B:小麦,粟,大豆
C:小麦,水稻,大豆
D:黍,小麦、水稻
答案: 【谷子,黍,水稻】
4、明清两代是中国人口大幅度增值时期,清代人口增殖尤其显著,清朝末年达4亿多。
A:对
B:错
答案: 【对】
5、下列农作物哪一项不是在明代传入中国
A:玉米
B:辣椒
C:棉花
D:甘薯
答案: 【棉花】
见面课:中国古代城市选址与都城平面布局
1、从聚落到城市的发展历程,起关键作用的在于以下两方面原因:__。
A:农业生产与交通道路
B:农业生产与水资源
C: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
D:商业与农业
答案: 【农业生产与交通道路】
2、唐长城修建完成后,又在城市北部修建了大明宫,原因是__。
A:长安城原宫城所在地,地势低洼,因此选择了地势高的龙首原修建了大明宫作为新的宫城。
B:这样使长安城更壮观。
C:因为保卫长安城的禁军在北面,新修建的大明宫更安全。
D:政治需要
答案: 【长安城原宫城所在地,地势低洼,因此选择了地势高的龙首原修建了大明宫作为新的宫城。】
3、中国古代城市中实行的里坊制,从__彻底废除。
A:明代
B:唐代
C:北宋
D:汉代
答案: 【北宋 】
4、古人经常称南京城具有“虎踞龙盘”之势,那么“虎踞龙盘”的地理形势与____有关。
A:秦淮河
B:玄武湖
C:钟山
D:淮河
答案: 【钟山】
5、北京城“凸”字形的城市形态形成于__。
A:元代
B:明代
C:明代中晚期
D:清朝
答案: 【明代中晚期】
见面课:北方移民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技术贡献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发生在_①时期,北方人南迁为南方增加了②_,也带来了北方人种植水稻的__③_,为水稻__④_做出重要贡献。
A:①宋朝 ② 劳动力 ③ 灌溉技术 ④ 播种技术
B:①唐朝 ② 劳动力 ③ 除草技术 ④ 施肥技术
C:①唐宋时期 ② 劳动力 ③移栽技术 ④ 插秧技术
D:①明朝 ② 劳动力 ③施肥技术 ④ 排水技术
答案: 【①唐宋时期 ② 劳动力 ③移栽技术 ④ 插秧技术】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所在地区位于_。
A:太湖平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带
B:江浙一带
C:江南地区
D:闽浙地区
答案: 【太湖平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带】
3、冬小麦属于_①_作物,这一生长期对于南方实现 ②_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春播 ②稻麦一年两熟
B:①越冬 ②稻麦一年两熟
C:①越冬 ② 稻麦两年三熟
D:①夏播 ②双季稻
答案: 【①越冬 ②稻麦一年两熟】
4、中国历史时期南方一年两熟制,主要实行稻麦轮作
A:对
B:错
答案: 【对】
5、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向江南是对亚热带水乡农业全面开发过程,北方南下移民参与所有农业活动的同时,并成为水稻插秧与稻麦复种两项技术的携带者与推广者,这两项技术结束了江南地区火耕水耨的粗放农业,并将土地利用率从___提升至__,又提升至__。
A:25%,50%,100%
B:50%,100%,200%
C:100%,150%,200%
答案: 【50%,100%,200%】
见面课:空间与战略――中国古代军事地理进程
1、中国古人谈到军事问题,提出“_①”,具有_②__与_③_两项地理特征。
A:①根据地 ② 良好的交通道路 ③人口众多
B:①根本之地 ② 易守难攻的地理形势 ③天府之国的物产
C:① 战略基地 ② 天险 ③ 丰富的物产
D:①起事之地 ② 平原 ③ 天险
答案: 【①根本之地 ② 易守难攻的地理形势 ③天府之国的物产】
2、秦汉以前“关东”,指___以东地区。
A:崤关
B:函谷关
C:山海关
D:武关
答案: 【函谷关】
3、关中地区被古人称为①,由于这里土壤肥沃,被张良称为②__。
A:①雍州 ② 十三朝古都
B:①长安 ② 天府之国
C:①八百里秦川 ② 天府之国
D:①陕西 ② 鱼米之乡
答案: 【①八百里秦川 ② 天府之国】
4、战国晚期__为秦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
A:张仪
B:范雎
C:苏秦
答案: 【范雎】
5、明清之际文人顾祖禹认为“南得_①__则足以拒北,北得_②__则南不可复保”。
A:① 淮 ② 淮
B:① 江 ② 淮
C:① 淮 ② 江
D:① 淮 ② 河
答案: 【① 淮 ② 淮】
绪论
1、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包括:
A、领海
B、领空
C、具有主权的岛屿
D、大陆疆土
我的答案:D
2、历史时期中国的版图是以明朝的疆域和版图为基础的。
我的答案:X
3、罗塞塔碑上有以下哪几种文字:
A、拉丁文
B、古希腊文
C、古埃及文
D、阿拉伯文
我的答案:BC
4、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文化之地,代表的空间是中间之地。
我的答案:√
5、20世纪30年代顾颉刚先生创办了____①_______与 ___②_____,成为现代历史地理专业的开端。
A、①地理学会 ②地理学报
B、①禹贡学会 ②《禹贡》半月刊
C、①禹贡学会 ② 地学杂志
D、①地理学会 ② 地理研究
我的答案:B
6、侯仁之先生认为历史地理研究_______的地理。
A、今天、明天
B、现在
C、昨天、前天
D、未来
我的答案:C
第一章测试
1、疆域是在历史进程中,经过多次境域伸缩与多民族融合形成的政治领属空间
我的答案:√
2、法国人儒勒・格鲁塞在他的名著《草原帝国》中清楚地指出:“乾隆皇帝对伊犁河流域和喀什葛尔的吞并,标志着实现了中国自班超时代以来的十八个世纪中实行的亚洲政策所追随的目标,既定居民族对游牧民族,农耕地区对草原的还击。
我的答案:√
3、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进程中,无论疆土局限在农耕区之内,还是迈出农牧交错带向非农业区域延伸,民族之间的交融始终贯穿其中,因此疆域既是历史产物,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并非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功绩
我的答案:√
4、“中国”一词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代表,从1689年
A、中俄《北京条约》开始
B、中俄《尼布楚条约》开始
C、中俄《瑷珲条约》开始
我的答案:B
5、“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____________中
A、《尼布楚条约》
B、《禹贡》
C、何尊
D、甲骨文
我的答案:C
6、____①_____不仅仅是一条自然界限,也是一条人类生产方式的界限,这条界限以东以南以____②_____为主,这条界限以西以北以_____③______为主。
A、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② 畜牧业 ③ 农业
B、① 6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② 畜牧业 ③ 农业
C、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② 农业 ③ 畜牧业
D、① 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② 畜牧业 ③ 商业
我的答案:C
7、中国广大国土的形成是_________的贡献。
A、各族人民
B、汉族
C、国家力量
D、政权
我的答案:A
8、“中国”这一词汇,最初具有____①_____与____②_____的含义。
A、① 富裕的地区 ② 国都所在地
B、① 中心之地 ② 华夏文化的典型地区
C、① 中心之地 ② 重要农业生产地区
D、①中间的地方 ② 人口集中的地方
我的答案:B
9、中国疆域发展经过伸缩之变,至_________进入稳定时期,成为今日泱泱大国的基础。
A、17世纪
B、18世纪中期
C、16世纪
D、15世纪
我的答案:B
10、“中国”一词正式代表我们的主权国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从_________开始。
A、《中俄北京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
C、《中俄尼布楚条约》
D、《中俄伊犁条约》
我的答案:C
第二章测试
1、西周经过分封,天子名义拥有天下,诸侯有国,卿大夫有家,分封制下国家分属于各自拥有实权的受封者,天子、诸侯、卿大夫皆为有土之君,因此天下、国、家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
我的答案:√
2、宋辽夏时期这一特殊的历史时代,不但三个政权都试图一统天下,且均自认为正统,在这样的背景下遥领、虚封出现了
我的答案:X
3、“随山川形便”依凭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物作为行政区边界,使行政区与自然地理区保持一致的划界方式
我的答案:√
4、推恩令是 ________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一项重要法令。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宣帝
我的答案:C
5、州固定成为一级行政区发生在________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西晋时期
我的答案:B
6、分民而治是__________的基本特征。
A、郡国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集权制
我的答案:C
7、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于地方官员的监督,在全国设置了____①_______个监察区,派___②_____定期考察官员。
A、①13 ② 刺史
B、①15 ② 宰相
C、①11 ② 大臣
D、①16 ② 官员
我的答案:A
8、东汉末年将作为监察区的州改为行政区,这时全国出现__________三级行政区。
A、府、州、县
B、州、郡、县
C、省、州、县
D、省、府、州
我的答案:B
9、今日陕西省的版图具有__________的区划特征。
A、依山川大势
B、随山川形便
C、犬牙交错
D、插花
我的答案:C
10、北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制,对于地方行政区实行__________的政策。
A、中心分离、区划交叉
B、随山川形便
C、犬牙交错
D、分权
我的答案:A
第三章测试
1、辽西走廊狭窄的地形使道路的南北两侧乃至于中部,均有控制道路、依险设关的条件,山海关位于走廊南端,明代广宁(今辽宁北镇)地处北端,宁远(今辽宁兴城)位于中部。由于辽西走廊对于华北、东北两地的重要作用,明清之际主要战事均发生在这一道路沿线及周邻地区
我的答案:√
2、散关是金牛道中险要的关隘,穿过散关道路分为两支,一支进入成都平原直指成都,另一只沿嘉陵江经阆中、南充至重庆
我的答案:X
3、西汉时期开通通向西域的丝绸之路,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河西四郡的设置开始。
我的答案:√
4、经过今山东临清的运河是:
A、元代
B、隋唐
C、宋代
我的答案:A
5、诸葛亮北伐选择的祁山道,是从汉中通向甘肃__________一带的道路,这条道路运输比较方便。
A、兰州
B、敦煌
C、天水
D、张掖
我的答案:C
6、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的时间是__________。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19年
C、公元前127年
D、公元前107年
我的答案:A
7、“丝绸之路”进入新疆由数条道路组成,其中_____①_____与 ___②_____形成最早,西汉时期已经形成。
A、①北新道 ② 新北道
B、①西域北道 ② 西域南道
C、①吐谷浑道 ② 西域南道
D、①吐谷浑道 ② 草原丝绸之路
我的答案:B
8、北宋时期扬州也被称为__________。
A、京口
B、瓜洲
C、广陵
D、钟山
我的答案:B
9、长江南岸的各大支流形成的航道,__________利用较晚。
A、澧水
B、湘江
C、赣江
D、沅江
我的答案:C
第四章测试
1、史前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文化遗址分布图,在河北平原的腹心地带是一片空白,这是黄河行经河北平原,注入渤海,每当汛期河道呈现漫流状态的结果
我的答案:√
2、科学研究证明,在黄土高原的总侵蚀量中自然侵蚀最低占70%,加速侵蚀最高占30%。
我的答案:√
3、从周、秦至两汉时期,长江水道至今沙市,主泓道向南形成近似直角,这一以沙市为顶点的直角弯道导致江水中的泥沙就势沉积下来,形成荆江陆上三角洲。近似直角的河道同样使部分江水冲出河道,最初在陆上三角洲上呈扇状漫流,后形成夏水、涌水两条分流
我的答案:√
4、云梦泽的消失原因是:
A、地震
B、人类修筑垸田与湖底淤浅
C、长江改道
我的答案:B
5、1048年黄河第三次重大改道形成__________、________两条河道
A、南流、北流
B、东流、西流
C、北流、东流
我的答案:C
6、今天湖北的江汉平原曾经是__________。
A、云梦泽
B、洞庭湖
C、汉水
D、洪湖
我的答案:A
7、黄河第四次、第五次改道,都属于__________。
A、夺江
B、夺海
C、夺淮
D、泛滥
我的答案:C
8、泗水是位于__________北岸的支流。
A、长江
B、黄河
C、淮河
D、海河
我的答案:C
9、__________是导致河流变成弯曲的重要原因。
A、地球自转偏向力
B、重力
C、下切力
D、地心引力
我的答案:A
10、_____①_____的消失与 ___②_____的缩小,与人类围水造田有很大关系。
A、①洪湖 ② 洞庭湖
B、①云梦泽 ② 洞庭湖
C、①鄱阳湖 ② 太湖
D、①鄱阳湖 ② 云梦泽
我的答案:B
第五章测试
1、江汉平原的形成与全面开发大约从南宋后期开始,经元代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并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接受这里粮食的包括南北十余省,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
我的答案:√
2、史前时期传入中国的冬小麦,明代传入的玉米、甘薯,这些旱地作物主要取代了本土作物粟(即谷子)、黍的种植空间
我的答案:√
3、桑、麻种植在中国均有着久远的历史,棉花传入中国之后,人们衣着之物主要依托麻、丝制品
我的答案:X
4、黄道婆为____________种植推广做出重要贡献:
A、水稻
B、玉米
C、棉花
我的答案:C
5、游牧民族实行逐水草放牧,一年内冬夏之际转换牧场,冬夏牧场的距离一般为___________里左右
A、五百
B、一、二百
C、一千
我的答案:B
6、油用型油菜生长期分为两类,其中____①_______,主要种植江南各省、 ___②_____主要分布于西北各地。
A、①冬种春收 ② 春种秋收
B、①秋种夏收 ②冬种春收
C、①秋种夏收 ② 春种秋收
D、①春种秋收 ②冬种春收
我的答案:C
7、古代称为布衣的,是衣着材料为__________的百姓。
A、麻布
B、棉花
C、丝绸
D、皮毛
我的答案:A
8、山地牧场的夏牧场一般位于_______之处。
A、高凉、水草肥美
B、低洼、草茂盛
C、山坡、有水草
D、山脚、有水草
我的答案:A
9、生活在新疆北部伊犁一带的游牧民族主要是_______族。
A、蒙古
B、哈萨克
C、维吾尔
D、塔吉克
我的答案:B
10、明清时期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一带出现_______的民谚,说明这里粮食产量已经表现出很大的地区优势。
A、苏湖熟天下足
B、湖广熟天下足
C、鱼米之乡
D、天府之国
我的答案:B
期末考试题库
1.长城以南______⑴_____,草原大漠___⑵_____。
答案:⑴多雨多暑 ⑵多寒多风
2.农业社会______⑴_____,游牧生活___⑵_____。
答案:⑴桑麻以衣 ⑵皮毛以衣
3.农业社会建造______⑴_____,游牧生活___⑵_____ 。
答案:⑴宫殿 ⑵车马为家
4.这段历史文献的意思是:______⑴_____以农业为主,___⑵_____以畜牧业为主。
答案:⑴长城以南 ⑵草原大漠
5.中国古人谈到军事问题,提出“____①_____”,具有____②_____与_____③______两项地理特征。
答案:①根本之地 ② 易守难攻的地理形势 ③天府之国的物产
6.战国时期由魏国开凿的运河是__________。
答案:鸿沟
7.当代,河北、河南、海南、江西、青海各省省界,属于________
答案:犬牙交错,犬牙交错,随山川形便,随山川形便,随山川形便
8.________构成了由北京经保定、石家庄今京广铁路北段的地貌基础
答案:冲积扇
9.秦始皇时期联通湘江上游与漓江上游的运河叫作__________。
答案:灵渠
10.清朝前期在新疆设置________,漠北蒙古设置________,东北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伊犁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盛京将军
11.西汉时期的国都是________,唐朝的国都是_____
答案:长安,长安
12.中国农业区域开发具有从________到________,从________到________,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开发历程
答案: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平原到山区,中原地区到周边地区
13.居庸关属于_____①_____上的___②_____之一,_____③______属于____④_____上的____ ⑤_____之一。
答案:①内长城 ②内三关 ③ 雁门关 ④内长城 ⑤外三关
14.唐人诗中“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的“三秦”,指_______
答案:陕西中部关中一带
15.总督、巡抚制度起于明代,清代成为定制,全国共设八大总督,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闽浙、两广、云贵、四川、陕甘总督
答案:湖广、直隶、两江
16.韩信率领刘邦队伍从汉中,经_____①_____打入关中,___②_____就在这条道路的北出口。
答案:①陈仓道 ② 大散关
17.游牧是草原民族基本的经济生活方式,包括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基本特征的游牧方式,以及依________________为原则确定的游牧空间
答案:逐水草而居,各有分地
18.“桑基鱼塘”是明清以来_______三角洲地带农业土地利用的手段之一。
答案:珠江
19.“五尺道”是秦始皇时期修的,这是一条从四川通向__________的道路。
答案:云贵
20.两宋时期太湖平原实行________一年两熟制,推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________
答案:稻麦,南移
21.历史时期外来人口来到珠江流域,面临重大的环境威胁是__________。
答案:瘴气
22.历史时期__________曾是长江中游面积很大的湖泊,在长江泥沙与人类围湖造田的双重影响下消失
答案:云梦泽
23.古代被称为天府的地方,最早并非成都,而是___
答案:关中
24.唐代安史之乱爆发,控守________的守将曾是哥舒翰
答案:潼关
25.中国古代城市实行的里坊制最终废除在:
答案:北宋时期
26.“丝绸之路”进入新疆由数条道路组成,其中__________位于天山以北。
答案:北新道
27.汉武帝时期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其中_____①_____、___②_____都在其中。
答案:①敦煌 ② 张掖
28.灵渠修建于________,沟通了________与________两条河流
答案:秦代,湘江,漓江
29.唐代“安史之乱”,安史叛军沿太行山东麓的道路,渡过黄河,从_____①_____打入长安。
答案:潼关
30.由于泥沙淤积湖水变浅,以及人类农业开垦,至19世纪________已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湖区
答案:洞庭湖,东洞庭,西洞庭,南洞庭
31.丝绸之路由数条道路组成,在以下各条道路中,中原王朝最早开通的是________
答案:由玉门关至今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什一线的西域北道
32.元代省一级政区过分强调“犬牙交错”,江西省领有今江西以及_____
答案:广东
33.____地处辽西走廊的_____
答案:锦州,北出口
34.元代将运河通向北京,其中由郭守敬领导修造,直接进入北京城的那段运河叫作__________。
答案:通惠河
35.关中地区被古人称为_____①_____,由于这里土壤肥沃,被张良称为___②_____。
答案:①八百里秦川 ② 天府之国
36.冲积扇__________适宜发展农业生产,太行山东麓的道路就是依托冲积扇群发展的。
答案:中部
37.地理大发现之后,大约明朝晚期,传入中国的南美洲物产有____
答案: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辣椒,烟草
38.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所在地区位于___________。
答案:太湖平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带
39.2017年一带一路峰会,习近平主席报告中提到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到过中国________________港。
答案:泉州
40.位于河北武安县的_______遗址,发现距今9000年前人工驯化的谷子、黍子,证明了这两种农作物起源于中国。
答案:磁山文化
41.夫差于鲁哀公九年(前486年)开凿联通长江、黄河的运河――邗沟
答案:错
42.王安石诗中:京口瓜洲一水间,瓜州指镇江
答案:错
43.中国历史时期南方一年两熟制,主要实行稻麦轮作
答案:对
44.周代构成国家的部落、部落联盟、方国拥有的土地不但不是通过分封获得,反而国家却是由部落、部落联盟、方国的土地组合而成
答案:错
45.含嘉仓位于洛阳
答案:对
46.刘宋时期,吐谷浑道沿青藏高原边缘经行今汶川踏上松潘草地,从这里进入青海,并沿柴达木盆地北缘行走,西北出阿尔金山山口,从今若羌汇入西域南道
答案:对
47.北宋以开封为中心,除汴渠外,还于太祖建隆二年(961 年)疏凿了广济河(即五丈河)、金水河及惠民河,与汴渠并称为“通漕四渠”
答案:对
48.故道得名于嘉陵江支流故道河,这条道路亦称子午道
答案:错
49.明朝的军事行动突破了400mm等降雨量线这条农耕民族守疆固土的底线,将疆土延伸至中亚草原,而且稳定、持续地拥有了这片土地
答案:错
50.通济渠:开凿于608年,运河南引沁水入于河,北上连接淇水,并于天津静海县与海河水系连通,最后止于涿郡(今北京市南,治所在蓟城)
答案:错
5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人们往往以山海关为界划出关东、关西两个区域
答案:错
52.早期关于“中国”一词的使用,不是政治空间,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区特征
答案:对
53.冬小麦每年三月播种,八月成熟
答案:错
54.褒斜道经过:宝鸡益门镇→清姜河→略阳→勉县→汉中
答案:错
55.战国时期今山东一带率先实行以冬小麦为核心作物的两年三熟制
答案:对
56.全新世初期洞庭湖湖区成为河网切割平原。湘、资、沅、澧四条长江支流分别汇入长江,与今日共同汇入洞庭湖,再通过洞庭湖各个湖口与长江相通的局面完全不同
答案:对
57.北宋开封城周围存在四条运河
答案:对
58.发生在明前期的“土木堡事变”就是一件事关居庸关通向内蒙古,且涉及其他太行关隘的重大历史事件
答案:对
59.明清两代是中国人口大幅度增值时期,清代人口增殖尤其显著,清朝末年达4亿多。
答案:对
60.依《周礼・考工记》营建的都城为元大都城,历史时期这座城市依托的水源从莲花池水系转向高粱河河水系
答案:对
61.黄道婆为____________种植推广做出重要贡献:
答案:棉花
62.史前时期传入中国的冬小麦,明代传入的玉米、甘薯,这些旱地作物主要取代了本土作物粟(即谷子)、黍的种植空间
答案:对
63.古代称为布衣的,是衣着材料为__________的百姓。
答案:麻布
64.江汉平原的形成与全面开发大约从南宋后期开始,经元代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并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接受这里粮食的包括南北十余省,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
答案:对
65.生活在新疆北部伊犁一带的游牧民族主要是_______族。
答案:哈萨克
66.游牧民族实行逐水草放牧,一年内冬夏之际转换牧场,冬夏牧场的距离一般为___________里左右
答案:一、二百
67.明清时期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一带出现_______的民谚,说明这里粮食产量已经表现出很大的地区优势。
答案:湖广熟天下足
68.桑、麻种植在中国均有着久远的历史,棉花传入中国之后,人们衣着之物主要依托麻、丝制品
答案:错
69.山地牧场的夏牧场一般位于_______之处。
答案:高凉、水草肥美
70.油用型油菜生长期分为两类,其中____①_______,主要种植江南各省、 ___②_____主要分布于西北各地。
答案:①秋种夏收 ② 春种秋收
71.史前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文化遗址分布图,在河北平原的腹心地带是一片空白,这是黄河行经河北平原,注入渤海,每当汛期河道呈现漫流状态的结果
答案:对
72.1048年黄河第三次重大改道形成__________、________两条河道
答案:北流、东流
73.从周、秦至两汉时期,长江水道至今沙市,主泓道向南形成近似直角,这一以沙市为顶点的直角弯道导致江水中的泥沙就势沉积下来,形成荆江陆上三角洲。近似直角的河道同样使部分江水冲出河道,最初在陆上三角洲上呈扇状漫流,后形成夏水、涌水两条分流
答案:对
74.云梦泽的消失原因是:
答案:人类修筑垸田与湖底淤浅
75.科学研究证明,在黄土高原的总侵蚀量中自然侵蚀最低占70%,加速侵蚀最高占30%。
答案:对
76._____①_____的消失与 ___②_____的缩小,与人类围水造田有很大关系。
答案:①云梦泽 ② 洞庭湖
77.黄河第四次、第五次改道,都属于__________。
答案:夺淮
78.今天湖北的江汉平原曾经是__________。
答案:云梦泽
79.__________是导致河流变成弯曲的重要原因。
答案:地球自转偏向力
80.泗水是位于__________北岸的支流。
答案:淮河
81.诸葛亮北伐选择的祁山道,是从汉中通向甘肃__________一带的道路,这条道路运输比较方便。
答案:天水
82.散关是金牛道中险要的关隘,穿过散关道路分为两支,一支进入成都平原直指成都,另一只沿嘉陵江经阆中、南充至重庆
答案:错
8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的时间是__________。
答案:公元前138年
84.西汉时期开通通向西域的丝绸之路,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河西四郡的设置开始。
答案:对
85.“丝绸之路”进入新疆由数条道路组成,其中_____①_____与 ___②_____形成最早,西汉时期已经形成。
答案:①西域北道 ② 西域南道
86.长江南岸的各大支流形成的航道,__________利用较晚。
答案:赣江
87.北宋时期扬州也被称为__________。
答案:瓜洲
88.经过今山东临清的运河是:
答案:元代
89.辽西走廊狭窄的地形使道路的南北两侧乃至于中部,均有控制道路、依险设关的条件,山海关位于走廊南端,明代广宁(今辽宁北镇)地处北端,宁远(今辽宁兴城)位于中部。由于辽西走廊对于华北、东北两地的重要作用,明清之际主要战事均发生在这一道路沿线及周邻地区
答案:对
90.“随山川形便”依凭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物作为行政区边界,使行政区与自然地理区保持一致的划界方式
答案:对
91.宋辽夏时期这一特殊的历史时代,不但三个政权都试图一统天下,且均自认为正统,在这样的背景下遥领、虚封出现了
答案:错
92.北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制,对于地方行政区实行__________的政策。
答案:中心分离、区划交叉
93.推恩令是 ________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一项重要法令。
答案:汉武帝
94.州固定成为一级行政区发生在________
答案:东汉末年
95.今日陕西省的版图具有__________的区划特征。
答案:犬牙交错
96.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于地方官员的监督,在全国设置了____①_______个监察区,派___②_____定期考察官员。
答案:①13 ② 刺史
97.西周经过分封,天子名义拥有天下,诸侯有国,卿大夫有家,分封制下国家分属于各自拥有实权的受封者,天子、诸侯、卿大夫皆为有土之君,因此天下、国、家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
答案:对
98.分民而治是__________的基本特征。
答案:郡县制
99.东汉末年将作为监察区的州改为行政区,这时全国出现__________三级行政区。
答案:州、郡、县
100.疆域是在历史进程中,经过多次境域伸缩与多民族融合形成的政治领属空间
答案:对
101.“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____________中
答案:何尊
102.法国人儒勒・格鲁塞在他的名著《草原帝国》中清楚地指出:“乾隆皇帝对伊犁河流域和喀什葛尔的吞并,标志着实现了中国自班超时代以来的十八个世纪中实行的亚洲政策所追随的目标,既定居民族对游牧民族,农耕地区对草原的还击。
答案:对
103.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进程中,无论疆土局限在农耕区之内,还是迈出农牧交错带向非农业区域延伸,民族之间的交融始终贯穿其中,因此疆域既是历史产物,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并非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功绩
答案:对
104.____①_____不仅仅是一条自然界限,也是一条人类生产方式的界限,这条界限以东以南以____②_____为主,这条界限以西以北以_____③______为主。
答案: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② 农业 ③ 畜牧业
105.“中国”一词正式代表我们的主权国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从_________开始。
答案:《中俄尼布楚条约》
106.“中国”这一词汇,最初具有____①_____与____②_____的含义。
答案:① 中心之地 ② 华夏文化的典型地区
107.中国疆域发展经过伸缩之变,至_________进入稳定时期,成为今日泱泱大国的基础。
答案:18世纪中期
108.中国广大国土的形成是_________的贡献。
答案:各族人民
109.“中国”一词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代表,从1689年
答案:中俄《尼布楚条约》开始
110.历史时期中国的版图是以明朝的疆域和版图为基础的。
答案:错
111.20世纪30年代顾颉刚先生创办了____①_______与 ___②_____,成为现代历史地理专业的开端。
答案:①禹贡学会 ②《禹贡》半月刊
112.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文化之地,代表的空间是中间之地。
答案:对
113.罗塞塔碑上有以下哪几种文字:
答案:古希腊文###古埃及文
114.侯仁之先生认为历史地理研究_______的地理。
答案:昨天、前天
115.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包括:
答案:大陆疆土
116.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发生在____①_____时期,北方人南迁为南方增加了___②________,也带来了北方人种植水稻的____③_____,为水稻____④_____做出重要贡献。
答案:①唐宋时期 ② 劳动力 ③移栽技术 ④ 插秧技术
117.冬小麦属于____①_______作物,这一生长期对于南方实现 ___②_____发挥了重要作用。
答案:①越冬 ②稻麦一年两熟
118.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向江南是对亚热带水乡农业全面开发过程,北方南下移民参与所有农业活动的同时,并成为水稻插秧与稻麦复种两项技术的携带者与推广者,这两项技术结束了江南地区火耕水耨的粗放农业,并将土地利用率从___________提升至___________,又提升至___________。
答案:50%,100%,200%
119.下列农作物哪一项不是在明代传入中国
答案:棉花
120.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为中国本土驯化而成的农作物。
答案:谷子,黍,水稻
121.历史时期“一带一路”是中国通向域外的两条主要道路,但是在这两条道路上充当文化与物质传播的主角,不是______ ①
__________而是________②________。
答案:① 中国人 ② 阿拉伯、波斯商人与草原民族
122.秦汉以前“关东”,指________________以东地区。
答案:函谷关
123.战国晚期________为秦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
答案:范雎
124.明清之际文人顾祖禹认为“南得____①_____则足以拒北,北得____②_____则南不可复保”。
答案:① 淮 ② 淮
125.古人经常称南京城具有“虎踞龙盘”之势,那么“虎踞龙盘”的地理形势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答案:钟山
126.从聚落到城市的发展历程,起关键作用的在于以下两方面原因: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农业生产与交通道路
127.北京城“凸”字形的城市形态形成于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明代中晚期
128.中国古代城市中实行的里坊制,从________________彻底废除。
答案:北宋
129.唐长城修建完成后,又在城市北部修建了大明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长安城原宫城所在地,地势低洼,因此选择了地势高的龙首原修建了大明宫作为新的宫城。
130.从陕西汉中越过_____①_____进入四川,通过___②_____经过剑门关,可达成都。
答案:①巴山 ② 金牛道
131.游牧生活通过_______规定了各个部落与家庭的游牧空间。
答案:各有份地
132.分封制的特征是_____①_____,郡县制则是___②_____。
答案:①分土而治 ② 分民而治
133.今西藏地区_____________归属中央管辖
答案:元代
134.黄河第五次改道形成的河道主要表现为:
答案:夺淮
135.清朝晚期北京城 “前门大街、鼓楼前”是主要繁华的商业区,导致前门大街的商业繁荣有以下原因:________________ 。
答案:①前门火车站建成 ② 清朝实行汉人以及各类商铺、娱乐设施迁移至外城的政策。
136.无论北方两年三熟制还是南方一年两熟制,_______均为多熟制轮作中的核心作物。
答案:冬小麦
137.中国历史地图集》主编是:
答案:谭其骧
138.陇海铁路是由兰州通向________的铁路
答案:连云港
139.古代由华北地区通向东北各地的主要关口为:
答案:古北口、喜峰口、山海关
140.街亭故址在今甘肃庄浪东南,地处______山口之处
答案:陇山(即六盘山)
141.古人将太行山中通道称为“陉”,其中________所控制的道路最重要,设在道路东端的常山郡(今石家庄)也成为军事重镇
答案:井陉关
142.下列哪个关口与关中一词取义无关
答案:虎牢关
143.居庸关位于太行八陉中的________,是通向蒙古高原的必经之路
答案:军都陉
144.农作物两年三熟轮作的核心作物是_______
答案:冬小麦
145.古人称百姓为布衣,因为衣着材料主要为______
答案:麻布
146.中国古代南北争战中,争夺的关键地点在___________。
答案:淮河流域
147.丝绸之路新疆段中西域北道位于________,西域南道位于________,新北道修建于________
答案:天山南麓,昆仑山北麓,东汉时期
148.下列有关黄河水道与发生时期不对应的一组是____
答案:贾鲁河――明
149.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将当时的天下分为四个经济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关东、关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
150.八百里秦川,指__________。
答案:关中地区
151.云梦泽位于________,是古代面积很广的大湖泊
答案:长江以北
152.从河西走廊西出_____①_____或___②_____就进入西域地区。
答案:①阳关 ② 玉门关
153.洋巴道从四川翻越巴山至_____,也被称为___
答案:汉中,荔枝道
154.燕山山脉东西向延伸,横亘在华北平原的北端,山体自西向东设有三个关隘,分别为山海关、古北口、喜峰口,与三个关口相连接的则是华北通向东北的主要道路
答案:错
155.两条道路中,______⑴_____路途长,而且多阪; ___⑵_____少阪,而且近四百里。
答案:⑴故道(陈仓道) ⑵褒斜道
156.两条道路沿线的河流,褒水通______⑴_____,斜水通___⑵_____。
答案:⑴ 沔水 ⑵ 渭水
157.两条道路翻越的山脉是________ 。
答案:秦岭
158.这段历史文献涉及从关中至汉中的两条道路,分别是:______⑴_____与 ___⑵_____。
答案:⑴ 故道(陈仓道) ⑵褒斜道
159.下列①鸿沟、②灵渠、③邗沟三条运河的修建时间先后顺序是
答案:③①②
160.唐玄宗时期(开元21年)又进一步将全国分为________,又在________地带设置节度使,最初节镇内军民分治,后因“安史之乱”后全国普遍设节度使
答案:15道、边疆
161.北宋东京开封府有_____①_____、___②_____、金水、广济(五丈)四河,流贯城内,以通各地漕运,合称漕运四渠。
答案:①汴渠 ② 惠民渠
162.公元前5000~6000年前,今长城沿线均为原始农业分布区,大约公元前1500~1000年气候转____,原始农业向____移动,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立,逐渐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答案:冷,南
163.“疆域”这个词汇从属于政治,但在疆域形成中,往往深受____①_____因素影响,中国古代疆域伸缩就与____②_____直接相关。
答案:① 地理 ②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64.晚清时期原产地为_______的陆地棉(亦称美棉)被引进中国,并在各界的促导下,经过一番改良,逐渐推向全国,不仅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占据了优势,并逐渐取代了原来种植的中棉
答案:新大陆
165.珠江中下游地区________时期进入全面农业开发,并出现基塘农业
答案:明清时期
166.历史上随着长江三角洲不等量下降和沿海泥沙的淤积,太湖面积逐渐_________
答案:扩大
167.“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的名句,诗中所及瓜洲相当于今______
答案:扬州
168.清朝在新疆设置____①_______,在今蒙古国设置___②_____。
答案:①伊犁将军 ② 乌里雅苏台将军
169.陕西关中地区具有________的地形,冷兵器时代________
答案:四塞之国、形胜之区,易守难攻
170._____中日爆发甲午海战,交战地点在________,第二年双方签订______
答案:1894年,黄海,马关条约
171._______是广东境内与山西洪洞齐名的人口迁出地
答案:珠玑巷
172.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传入中国的__________适宜机器生产,由此得到普遍接受。
答案:美棉
173.战国时期所说的山西是指:
答案:崤山以西
174.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朝廷在新疆设置了________,位于今乌鲁木齐,第一任为________
答案:巡抚,刘锦棠
175.长江水穿过华容隆起进入洞庭湖区,形成广阔湖面是在:
答案:东晋南朝时期
176.山地草场,地形条件的作用尤其突出,通常夏营地选在山脚,春秋营地选在山麓,冬营地选在高山、亚高山。
答案:错
177.西域南道沿天山南麓西行,一路经行渠犁(今新疆库尔勒)、龟兹(今新疆库车)至疏勒(今新疆喀什)
答案:错
178.降雨量制约着人类经济生活方式,年降雨量400mm等降雨量线是农业生产需求雨量的底线。
答案:对
179.渭河以咸阳、长安界分东西,两城以西渭河南岸迫近秦岭山地,地势起伏,交通不便,渭河以北则为平原坦途,故渭北道循渭河以北通行;由咸阳渡过渭河,南岸之地平坦易行,不仅汉唐长安城设置在这里,且通向东方的函谷道也从这里穿行而过
答案:对
180.“随山川形便”的划界原则是人类空间扩展中对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而“犬牙交错”则是出于政治、军事、经济需要的人为设置
答案:对
181.灵渠位于今广西兴安县境内,这是一条连接湘江上源海洋河与漓江源头大溶江的运河。
答案:对
182.隋唐大运河中,连接黄河与淮河之间的那段运河,叫作_____①_____,从黄河北岸连接海河流域的叫作___②_____。
答案:①通济渠 ② 永济渠
183.井陉关与这些道路中哪条相交:
答案:太行山东麓的道路
184.战国时期秦国国都在________,齐国国在________,赵国国都在________
答案:咸阳,临淄,邯郸
185.狭义的西域指_________地区。
答案:阳关、玉门关以西,葱岭(帕米尔高原)以东
186.明代在全国实行____①_______、___②_____地方行政区。
答案:①两京 ② 十三省
187.明长城东起____①_______,西至 ___②_____。
答案:①鸭绿江口 ② 嘉峪关
188.西藏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在元代,当时中央政府通过__________这一机构管理西藏。
答案:宣政院
189.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大约在____________时期
答案:唐宋
190.花生原产于:
答案:南美洲
191.当代地理学用三山夹两盆概括新疆地形,三山自北向南分别是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
答案:错
192.长江中下游地区不仅具备史前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而且也具有促成部落联盟形成的地理基础
答案:错
193.通州到元大都距离虽短,但地势较高,引水困难。至元二十九至三十年(1292~1293
年)郭守敬主持下,修堤助堰,引白浮泉入瓮山泊(今昆明湖),穿城东出入今通县白河,凿成通惠河
答案:对
194.元代设置十五个行省
答案:错
195.行政区的边界与自然界的山川走向一致,属于____①_______的划界原则,现在___②_____两省就属于这类界限。
答案:①随山川形便 ②海南与广东
196.《中国历史地图集》主编是:
答案:谭其骧
197.历史上黄河发生过1500多次决口泛滥,其中有_________次重大改道
答案:六
198.河西走廊位于今天的__________境内。
答案:甘肃
199.明代将位于淮河以北的凤阳府划归____①_______,正处于黄河南下___②_____时期。
答案:①南直隶 ② 夺淮
200.战国秦汉时期“陶”(今山东定陶)经济兴盛一时,其原因主要归为:
答案:荷水的开凿
201.沿太行山东麓这条交通道路是_____①_____通向华北平原南部以及南方的重要道路,这条道路至今已经有___②_____的历史了。
答案:① 北京 ② 9000年
202.中国古代疆域长期徘徊在_____①_____附近,直到___②_____才稳定地从农耕区走向非农耕区。
答案:① 农牧交错带 ② 清前期
203.战国时期____①_______主要盛行于关东地区, ___②_____则实行于关西。
答案:①合纵 ② 连横
204.唐玄宗时期(开元21年)将全国分为十五道,作为监察区
答案:对
205.“随山川形便”的划界原则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分裂隐患,古人称完全以山川为界的区域为形胜之区、四塞之国,就军事地理而言形胜之区、四塞之国具有易守而难攻的特点,冷兵器时期这一特点尤其突出
答案:对
206.太行山东麓道路具有久远的历史,道路大约形成于距今9000年前,确定这个年代与磁山文化相关,自此数千年间内太行山东麓道路始终是中国南北向交通道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以北京为起点经天津、济南、连云港、南京一线铁路仍然穿行于这一地带。
答案:错
207.历史上随着长江三角洲不等量下降和沿海泥沙的淤积,太湖平原_________逐渐形成 。
答案:碟形洼地
208.《尚书•禹贡》中有记载云“三江既入,震泽底定。”震泽是今天的_______
答案:太湖
209.由于第四纪以来的海水上涨,在_____①_____这条道路上留下沼泽、水泡子,无法通行,直至___②_____道路变干,道路通行后就成为华北通向东北最重要的道路。
答案:①辽西走廊 ② 13世纪
210.山海关所控制的通向东北地区的道路,大约在________时期才全面启用
答案:金代
211.《鄂君启节》只记载了湘江等今湖南境内的水道
答案:对
212.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为中国本土驯化而成的农作物
答案:粟,黍,水稻
213.元代中央政府设置了___________,管理宗教事务又直接统领西藏政治、军事,至此西藏纳入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
答案:宣政院
214.以卫、所形式驻兵在全国各地,是________代的制度
答案:明
215.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里坊制废除后开封城(汴梁)的街景。
216.清代在________、________设置驻藏办事大臣、驻青海办事大臣
答案:西藏、青海
217.宋代开始,南方一年两熟制,主要实行稻麦轮作
答案:对
218.山区农业开发________平原,明清时期出现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人口迁移,这些迁移的人口主要迁往_______
答案:晚于,山区
219.明代南直隶将________、________两条河流包括其中
答案:淮河、长江
220.中国丘陵山区农业开发比较________,________伴随人口增加进入全面开发。山区开发________的作用很大
答案:晚,明清,玉米
221.战国时期“鸡鸣狗盗”的故事发生在____①_______,那时这个关口位于今___②_____。
答案:①函谷关 ②河南灵宝市
222.2017年一带一路峰会,习近平主席报告中提到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到过中国________________港。
答案:泉州
223.金牛道经________,至______
答案:绵阳,成都
224.1885年10月12日(光绪十一年九月初五),清廷正式决定设立
答案:台湾省,任命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225.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夏商周时三河为天下之中,三河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河南、河东、河内
226.明代长城东起________,西至_________
答案:鸭绿江口、嘉峪关
227.循汉水支流丹江西行,过________关,可至关中,秦末刘邦即由此入关的
答案:武关
228.现在中国种植的棉花是什么时候传入的:
答案: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
229.清以前各个农业民族建立的王朝,周边民族的族属虽然不同,但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互有伸缩的疆域之争,始终没有离开过________________,这一地带既是新生疆土的增长点,也是疆域内缩的终止线
答案:400毫米等降雨量线
230.黄河流域的农业,最初主要分布在沿河两岸的冲积沃土上。被开垦出来的土地只是聚落周围狭小的一块。就此形成的农田景观只是散布在莽原中的________区域
答案:小片点状
231.1934年2月,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顾颉刚和谭其骧共同创办了专门研究历史地理的学术团体____________学会,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答案:禹贡
232.邗沟修建于________,是沟通________与________的人工运河
答案:春秋时期,长江,淮河
233.《鄂君启节》记载了湘江等今湖南境内的水道
答案:对
234.下列哪一项不是华北通往东北的关口
答案:居庸关
235.①大庾道、②梅循道、③湘桂道三条越南岭通道自东向西依次是:
答案:②①③
236.畜种不同,每日的行走能力与放牧半径也不一样,一般羊日行_______公里,牛_______公里,马_______公里
答案:5~6,7~8,10~15
237.位于甘肃的河西四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武威、张掖、酒泉、敦煌
238.褒斜道是由________与________切割形成的河谷构成
答案:褒水,斜水
239.隋唐运河连通黄河与淮河之间的河段称为:
答案:通济渠
240.战国晚期________为秦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A.张仪B.范雎C.苏秦正确答案是:B
答案:范雎
241.周人起于西方,兴起之后,不断向东方发展。相传周人先祖后稷生于邰,此后公刘至豳,古公父居岐,文王作丰,武王都镐,丰、镐位于:
答案: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郊沣河两岸,丰在河西,镐在河东
242._______以东以南属于农耕社会
答案:400毫米等降雨量线
243.明唐代安史之乱爆发,控守________的守将曾是哥舒翰
答案:潼关
244.顾颉刚先生创办的历史地理学术组织为______
答案:禹贡学会
245.____一级政区为13省与南北两直隶,长官为都、布、按三使,三使职能区基本吻合,但也存在职能区不吻合的事例,如东北设辽东都司,不置布政使司;山东按察司兼管山东布政司和辽东都司
答案:明代
246.华容隆起被长江切穿之前,洞庭湖区属于________。大量新石器至商周时期的遗址分布在那里
答案:平原
247.畜牧业是从原始___________中分离出来的
答案:农业
248.冬小麦每年三月播种,八月成熟。
答案:错
推荐使用我们的公众号搜索题目,题目更全,检索更方便。支持语音、图片、文字等多种搜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