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汇减排技术与应用(浙江农林大学)智慧树知到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测试
1.以下措施中,不能引导碳排放强度下降的措施为( )。
A:将天然林改造为速生经济林 B: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C:技术进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D: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答案:A
2.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主要有( )。
A:易变性 B:运动性 C:自我调节性 D:开放性
答案:BCD
3.“碳达峰”是指CO2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是CO2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 )
A:错 B:对
答案:B
4.交通运输业是对温室气体排放贡献最大的经济产业。( )
A:错 B:对
答案:A
5.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大于自然生态系统。( )
A:对 B:错
答案:B
第二章测试
1.以下措施中,将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碳排放增加的措施为( )。
A:强化森林灾害防治 B:加强天然林保护 C:去除林下植被 D:减少森林退化
答案:C
2.温室气体主要包括(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甲烷 D:氧化亚氮
答案:BCD
3.土壤呼吸是指土壤中的植物进行新陈代谢活动,产生并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 )
A:错 B:对
答案:A
4.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处理会导致较多的土壤CO2排放。( )
A:对 B:错
答案:B
5.土壤温度的增加将显著影响生态系统的碳收支情况。( )
A:错 B:对
答案:B
第三章测试
1.土壤中的一部分有机物质经过( )释放二氧化碳到大气中。
A:光合作用 B:土壤呼吸 C:植物呼吸 D:硝化作用
答案:B
2.100年时间尺度上,N2O的增温潜势是CO2的()倍。
A:200 B:15 C:298 D:80
答案:C
3.农田N2O排放的全部来自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
A:错 B:对
答案:A
4.氮素利用率(NUE)是农田氮素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
A:错 B:对
答案:B
5.碳排放泛指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包括()
A:甲烷 B:二氧化碳C:氧化亚氮D:水蒸气
答案:ABCD
第四章测试
1.植树造林中常用的方法是()。
A:无土造林 B:植苗造林C:分殖造林D:直播造林
答案:B
2.适合封山育林的对象,包括()。
A: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辖区范围内的林业用地。
B:人工造林困难的高山、陡坡、岩石裸露地等以及经封育有希望成林或者增加林草覆盖的地块。
C:列入生态保护工程方案的无林地、疏林地以及灌木林地。
D:低质低效人工林和破坏严重的次生林。
答案:ABCD
3.“相比于其他生态修复方式,封山育林投资少,收益大,见效快,能发挥多种生态效益,在资金、人力短缺的山区,封山育林是实现绿化增速的绝佳方法。()
A:对B:错
答案:A
4.抚育间伐的目的,包括()。
A:调整林分的树种组成。
B: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条件。
C:提高碳汇能力。
D:提高林分质量。
答案:ABCD
5.近自然经营的本质特点就是营林措施近自然化,“模仿自然、超越自然”是其经营理念的核心要义。()
A:对 B:错
答案:B
6.某森林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为40kg m-2
yr-1,自养和异养呼吸消耗量占GPP的25%,且自养呼吸是异养呼吸的三分之一,请问自养呼吸Ra和净生产量NEP分别是多少kgm-2yr-1 ()。
A:2;30 B:2.5;20 C:2;20D:2.5;30
答案:D
7.只要森林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就能增加森林碳汇。()
A:错B:对
答案:A
8.森林生态系统所述的碳库通常包括()。
A:地下生物量 B:枯死木C:土壤有机质D:枯落物E:地上生物量
答案:ABCDE
第五章测试
1.和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特点是()。
A:植被碳储量要远高于土壤碳储量
B:土壤碳储量要远高于植被碳储量
C:植被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大致相当
D:草地碳储量不容易受人类干扰而发生变化
答案:B
2.下列哪些属于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影响因素()。
A:施肥 B:温度C:降水 D:放牧
答案:ABCD
3.草地生态系统向外排放碳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甲烷排放几乎不存在()
A:错 B:对
答案:A
4.大型家畜放牧行为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主要方式有()。
A:践踏 B:排泄 C:采食D:掘穴
答案:ABC
5.在草地生态系统中,适度放牧往往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固碳增汇 ()
A:错 B:对
答案:B
第六章测试
1.下列哪种生态系统的土壤固碳速率最高()。
A:热带雨林 B:草地 C:盐沼湿地D:温带森林
台荣答案・C
2.盐渍区土壤脱盐改良方法主要有()。
A:客土法 B:深沟压水洗盐技术C:水分管理技术 D:种植泌盐植物
答案:BCD
3.湿地生态系统碳输入主要包括气态碳输入、固态碳输入和溶解态碳输入三方面。()
A:对 B:错答
案:A
4.在湿地排干的区域通过工程手段抬高水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湿地碳汇能力。()
A:错 B:对
答案:B
5.长期淹水状态不利于湿地植物和土壤碳库的恢复。()
A:错 B:对
答案:A
第七章测试
1.畜禽粪污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A:对 B:错
答案:A
2.我国农林废弃物肥料化利用的主要模式有()。
A:有机复合肥 B:普通有机肥 C:直接还田D:液态肥料
答案:ABD
3.农林废弃物作为一种生物质资源,具有实现负碳排放的潜力。()
A:对 B:错
答案:A
4.下列那个阶段是我国农林业实现碳中和的攻坚阶段?()
A:2050~2060 B:1990~2016 C:2016~2030 D:2030~2050
答案:D
5.目前,我国已建立完整有效的农林业低碳补贴激励机制。()
A:对 B:错
答案:B
第八章测试
1.鉴于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供应体系,决定了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能源领域减排必须先行。未来能源领域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途径中,属于新兴技术的是()
A: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
B:电能替代技术
C:清洁替代技术
D:低碳燃料利用
答案:A
2.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二氧化碳的运输主要分为()。
A:管道运输 B:罐车运输C:航空运输D:船舶运输
答案:ABD
3.二氧化碳封存是指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将捕集的二氧化碳注入深部地质储层,实现二氧化碳与大气长期隔绝的过程。()
A:对 B:错
答案:A
4.燃烧前捕集技术是指燃煤电厂和其他工业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中收集和分离二氧化碳。()
A:对 B:错
答案:B
5.二氧化碳化工利用是以化学转化为主要手段,将二氧化碳及其共反应物转化成目标产物,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过程。其主要产品有()。
A:生物肥料 B:合成能源C:化学品 D:化工材料
答案: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