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道德与法规(山东联盟)临沂大学智慧树知到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认为检验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和该行为造成的后果并不相关,而要 看这个行为的目的是否是为了履行博爱和仁慈这一道德义务
A:无知之幕
B:效益主义
C:中庸之道
D:绝对律令
答案:D
2.0理论要求从各方从生活中的真实情况,退回到一个消除了所有角色和社会
差异隔离物后面的原始位置进行伦理考量
A:效益主义
B:绝对律令
C:中庸之道
D:无知之幕
答案:D
3. 新闻伦理困境的表现在()
A:新闻工作者的真实报道与保护司法独立性之间存在着冲突 B:新闻工作者的真实报道与他人隐私保护之间存在着冲突
C:新闻工作者的真实报道与对当事人的关怀之间存在着冲突 D:新闻工作者的隐性采访与真诚、信守承诺之间存在着冲突
答案:ABCD
4. 东南快报记者柳涛“守坑待摔”事件符合康德的“绝对律令”良善的标准。 A:错
B:对
答案:A
5. 良心可分为0
A:赞赏
B:良心满足
C:良心谴责
D:谴责
答案:BC
第二章测试
1. 美国伦理与新闻教育学家在出版的《报纸的良知》中指出,造成报纸准确性 的障碍有:
A:记者和编辑的漫不经心和漠不关心
B:消息提供者导致的错误、欺骗及时效性问题等
C:记者、主编和报纸老板的偏向
D:记者对新闻工作角色的无知
答案:ABCD
2. 梳理各个国家对于新闻准确原则的规定大致分成下列三种类型:
A:准确报道是记者、媒体职责所在
B:从微观上规定要准确使用新闻材料
C:新闻报道偏向不可避免
D:准确报道可以更好的满足公众知情权
答案:ABD
3. 更正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普遍要求。 A:错
B:对
答案:B
4. 及时更正报道中出现的错误,是新闻报道中面临的第一个社会问题。 A:对
B:错
答案:A
5. 除了错误信息、失实信息需要更正外,有些规范规定误导性陈述、侮辱性内
容也属于需要更正的对象。
A:对
B:错
答案:A
第三章测试
1. 小悦悦事件中,媒体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有()
A:将冷漠路人隐私公开,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B:悲剧性事件中媒体报道的片面性与主观性倾向严重
C:片面追求轰动效果,反复使用刺激性素材
D:忽略受害人的心理状况,对受害者进行二次伤害”
答案:ABCD
2. 最小伤害原则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为()
A:谨慎使用陷于悲痛和失去理智的人的照片
B:谨慎处理儿童和未成年人的新闻
C:A.同情可能因报道受到伤害的人
D:只有公众利益道切需要时才侵入他人私生活领域等
答案:ABCD
3. 生命至上原则给传媒和记者的启示有()
A:传媒伦理不仅讲求生命至上,更应讲求平等地关爱每一个生命
B:生命的价值远高于传媒和记者所孜孜以求的职业精神、专业主义。
C:尊重生命的伦理原则,最终都是指向人的生命。
D:重要的突发事故现场,可以先拍照后救人
答案:ABC
4. 香港记者协会《专业守则》规定:“新闻工作者即使基于公众利益的考虑,亦 不应侵扰他人的悲哀和不幸。”
A:错
B:对
答案:B
5. 3.王韬认为健全的舆论应有“五本”,即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 A:错
B:对
答案:A
第四章测试
1. 根据主讲老师的意见,隐性采访是指()
A:不公开记者身份或公开记者身份不道出采访意图的采访
B: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 的身份以体验的方式,或者以其他方式,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
被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
C:隐性采访是指采访者不将真实身份告诉被采访者,或者只告之真实身份但 不告之采访意图的采访方式
D:隐性采访是指记者隐瞒身份或采访目的进行的采访
答案:B
2. 关于茶水发炎事件,你认为哪些观点是合理的? ()
A:采用间谍式采访方式一般属于不正当竞争的采访手段
B:只要隐性采访能够带来最好的效果,这种行为就是正当的,在道义上是合 理的
C:以“公众利益”的名义采用不合法或不合理的手段本身,证明了目的的不真 实。
D:该行为的记者属于正常的舆论监督
答案:AC
3. 隐性采访应遵循哪些原则()
A:减少道德伤害原则
B:合法性原则
C:具体案件具体分析原则
D:公共利益原则
E:最后选择原则
答案:ABCDE
4. 瑞士在《新闻工作者责任和权利宣言的指令》中规定0
A:特殊情况下,记者也可以凭良心而拒绝参与隐蔽式调查
B:只有当特定信息具有压倒性的公共利益,并且又无法通过其他方式来正常 获取时,采用隐蔽式调查手段才是正当的
C:记者应该始终注意保护那些偶然出现在隐性采访情境中的人们的身份
D:B.在处于压倒性公众利益考虑的情况下,如果正常的录音或者拍摄行为可 能将记者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中,或者可能使得关键参与者的行为失真,此时
使用隐蔽式调查的手段也是合理的
答案:ABCD
5. 2.英国的《编辑行为规范》规定只有在为了公共利益,或者当其他手段无法 获得信息时,才可以使用虚假的陈述或者计谋,包括通过代理或中介机构。
A:对
B:错
答案:A
第五章测试
1. 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明确规定,新闻报道可以以匿名方 式处理消息源。
A:对
B:错
答案:A
2. 信息交易也是记者与消息源之间关系容易引起争议的职业道德问题。 A:对
B:错
答案:A
3. 《南非独立报刊行为规范》规定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且没有其他手段可用的
特殊情况可以为信息付费。
A:错
B:对
答案;B
4. 《英国职业道德准则》 一般禁止向消息源付费,但是为了公共利益可以除外。 A:对
B:错
答案:A
5. 《澳大利亚媒体娱乐与艺术联盟道德规范》指出如果接受了消息来源的匿名
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予以尊重不得泄露。
A:错
B:对
答案:B
第六章测试
1. 魏永征教授认为,媒介审判是()
A: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案情做出判断,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量刑 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
B:新闻媒体为影响司法审判的结果而发表的各类文图信息
C:新闻媒体在报道司法案件时,丧失其客观公正立场,进行不规范报道,从 而影响司法公正的行为。
D:新闻媒体在报道消息、进行评论时,抢先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
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造成破坏司法原则的后果
答案:A
2. 传媒与司法的一致性体现在()
A:都是将公众利益放在首位
B:二者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
C:司法活动讲究独立性和程序性
D:都以追求社会正义为其主要的价值取向
答案:ABD
3. 为什么传媒要监督司法()
A:传媒的职责所在
B:监督公共权利的需要
C: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要
D:传媒和司法应该实现良性互动
答案:ABCD
4. 关于许霆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媒体对于司法事件进行客观理性的报道,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B:媒体对案件的评析,在法律法规、伦理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并且促进了我 国相关法律条款实施过程中的讨论和完善
C:D.媒体的司法报道,可以对我国的司法审判起到监督作用
D:媒体对案件的评析,影响了二审的判决,属于媒介审判
答案:ABC
5. 我国法律制度属于社会主义法系。
A:错
B:对
答案:A
第七章测试
1. 新闻寻租是指()
A:以媒体曝光相威胁,要挟当事人从而非法获取财物的行为。 B:新闻机构向要求刊播新闻者收取一定费用报道新闻的行为 C:媒体利用公共权力谋取不正当经济利益的行为
D:公权者以权力为筹码谋求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
答案:C
2. 新闻寻租的治理措施,根源在于()
A: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B:健全立法,以法律为武器
C:创新媒介制度,切实贯彻采编、经营分离
D:提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准
答案:C
3. 对新闻寻租,下列正确理解的有()
A:新闻寻租是以权换利,即媒体及其从业者将公共的新闻权力用于谋求自己
单位或个人私人的利益
B:新闻寻租是违法行为, 一直以来都是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所明令禁止的
C:新闻寻租并不是当今社会所独有的现象,在传媒业发展比较早的欧美国家,
最先也经历了新闻寻租的乱象
D:新闻寻租实质上是新闻界或新闻从业人员利用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的权力, 转移财富分配,为团队或个人谋求不正当的政治、经济利益的一种行为
答案:ABCD
4. 媒介寻租有哪些危害()
A:使假新闻屡禁不止
B:损害受众的知情权
C:损害媒介的公信力
D:侵犯他人名誉权
答案:ABC
5. 通过媒介寻租所得来的新闻一定都是假新闻
A:错
B:对
答案:A
第八章测试
1. 深圳杨武事件中使用的新闻图片,属于下列哪种类型的新闻摄影伦理问题() A:不顾及他人隐私型
B:渲染悲痛煽情型
C:缺乏人文关怀型
D:恶意篡改型
答案:A
2. 华赛金奖《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属于下列哪种类型的新闻摄影伦理问
题
A:恶意篡改型
B:缺乏人文关怀型
C:渲染悲痛煽情型
D:不顾及他人隐私型
答案:A
3. 图片伦理缺失的原因有()
A:媒介市场化下的媒体压力
B:社会大众的浮躁心理
C:记者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
D:媒体法律意识淡薄
答案:ACD
4. 学者往往使用“彼特效应”来借指模仿自杀的行为。
A:错
B:对
答案:A
5. 报道时应避免简化死因,也不应令受影响人士更加悲伤。
A:对
B:错
答案:A
第九章测试
1. 世界上最早的新闻自律组织是()
A:美国新闻评议会
B: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C:英国报业评议会
D:瑞典报业荣誉法庭
答案;D
2. 新闻传播法的调整对象有()
A: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主体
B: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内容
C: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
D: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客体
答案:ABD
3. 关于新闻传播法律法规与党的政策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主要就是靠政策
B:政策与法律在灵活性上有所不同。政策比较灵活,具有随机性;法律比较 固定,具有稳定性。
C:我国现行的新闻传播法律法规中有许多规定正是来自共产党的有关主张和 政策,共产党的政策既为法律的制定提供依据,又对法律的实施起着直接的 指导作用。
D:两者实施方式不同。
答案:BCD
4. 目前我国尚没有一部专门规范新闻传播活动或新闻行业的法律。 A:对
B:错
答案;A
5. 新闻传播活动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不得违背宪法精神。 A:对
B:错
答案:A
第十章测试
1. 王四新教授认为,表达自由()
A:表达自由既包括表现于外的自由,如有关言论,出版,集会,游行和示威
等自由,也包括获悉信息的权利,如知情权。
B:国人常认为表达自由为言论自由者,然言论自由的意义实甚狭窄,不足以 包括表达自由的全部。
C:言论自由,或称表达自由,指将所见所闻所思以某种方式或形式表现于外
的自由。
D: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或认可的范围内,使用各种媒介或方式接收信息,并 将自己的思想、观点、主张、看法、信仰、信念、见解等传播给他人或社会
而不受无端、非法干涉、约束或惩罚的一种自主性状态。
答案;D
2. 下列哪个观点出自约翰 ・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 ()
A:“如果要我来决定究竟是要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 毫不迟疑地选择后者。”
B:“没有思想自由,就没有智慧;没有言论自由,就没有政治自由” C:“一个自由的国家,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思想,自由发表意见”
D:表达自由为真理提供了“在争辩中自动浮现的言论环境”
答案:D
3. 表达自由的价值主要表现在()
A: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
B:健全民主的基石;
C: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文化繁荣的重要保证。
D:获取真理的前提;
答案:ABCD
4. 表达自由最初是以“言论自由”的诉求被提出来的,其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 希腊。
A:错
B:对
答案:B
5. 言论自由不允许有与现行宪法和主流观点不一致的言论。
A:错
B:对
答案;A
第十一章测试
1. ()创立了禁止事先限制原则,成为美国司法史上的重要判例之一。
A:焚烧美国国旗案
B:“申克诉美国案”
C:“德州诉约翰逊案
D:“尼尔案”
答案:D
2. 我国《宪法》第()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 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A:三十五条
B:五十三条
C:三十八条
D:四十一条
答案:A
3. 从世界各国宪法来看,表现在宪法文本中对表达自由的立宪保障,主要有() A:宪法通过禁止性规范,较为具体地限制政府对公民表达自由的侵犯,来达
到保障公民表达自由的目的。
B:应当在制度和体制的设计上尽量保持两者之间的平衡
C:宪法原则性地规定保障表达自由,但又规定了限制表达自由的例外情况, 或者规定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也须遵守义务
D:宪法条文中明确规定不得通过立法来限制表达自由,并在实践中,通过司 法判例和制定非专门性法律来保障表达自由
答案:ACD
4. 我国关于表达自由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0
A:行政法规
B:宪法
C:法律
D:部门规章制度
答案:ABC
5. 由于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对“明显”和“即刻”的程度不好把握,标准不够明 确和具体,而无法对表达自由给予充分的保护,因此,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于
20世纪60年代末不再适用该原则。
A:对
B:错
答案:A
第十二章测试
1. 0是世界上最早通过立法公开保护记者采访权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颁布 地方行政法案,规定地方长官召开的行政性会议,允许记者旁听和发布新闻。
A:美国
B:中国
C:法国
D:英国
答案:D
2. 美国保密法律体系比较健全,对保密法律体系构成核心制约的是() A: 《阳光下的政府法》
B:《信息自由法》
C:《联合王国信息公开法》
D: 《官方保密法》
答案:B
3. 关于世界上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法律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18 世纪,美国煽动暴乱法规定,任何对政府的批评行为或引起公众对政 府恶感的言论,都构成煽动诽谤政府罪。
B:在英国司法实践中,对煽动诽谤政府罪的惩罚并非是对批评政府行为的惩 罚,而是对这些有可能引起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的惩罚。
C:世界上多数国家都禁止包括新闻工作者在内的公民利用传播媒介进行煽动 和泄密。
D:1889 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成文保密法《官方保密法》
答案:ABCD
4. 我国《宪法》规定的泄密罪主要有()
A:泄露国家秘密罪
B: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
C: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D: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答案:ABCD
5. 世界上多数国家都禁止包括新闻工作者在内的公民利用传播媒介进行煽动和
泄密。
A:对
B:错
答案:A
第十三章测试
1. 在范志毅诉《东方体育日报》名誉侵权案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报道点名道姓称范志毅涉嫌赌球有损其名誉,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公开向 原告赔礼道歉
B:关于原告赌球的传言,是涉及原告个人的私事
C:即使是自愿型公众人物,对媒体报道造成的轻微损害也不应当予以容忍
D: 《东方体育日报》是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对公众人物的知情权而采写的监督 性报
答案;D
2. 关于新闻媒体与记者主观上有过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在新闻实践中,大多数情况是故意侵权,即记者有时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 目的或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会故意通过新闻作品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B:大多数情况是过失侵权,即记者由于职业素质、稿件来源、操作手法等问 题所导致的新闻失实从而导致侵权事件的发生。
C:过错分为故意过错和过失过错两种情况
D:过错,是指行为人通过其实施的侵权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在法律和道德上应 受非难的故意和过失状态。
答案;BCD
3. 新闻侵犯名誉权的具体抗辩事由有哪些()
A:内容真实
B:实际恶意
C:特许权
D:公正评论
答案:ACD
4. 下列对公正评论表述正确的是()
A:立场应当公正、没有恶意
B:评论的事项与公共利益有关
C:具备以上条件,评论即使是片面的偏激的,甚至具有诽谤性也不应追求法 律上的责任
D:有可靠的事实来源
答案:ABCD
5. 人格权是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专属权利
A:错
B:对
答案:A
第十四章测试
1. 下列属于隐私事项的有()
A:个人私事
B:私人领域
C:个人信息
D:私人活动
答案:ABCD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设定与隐私权相关的罪名有0
A:侵犯通信自由罪
B: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罪
C:非法搜查罪
D:非法侵入住宅罪
答案:ABCD
3. 下列哪些原则可以用来平衡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和公众的知情权() A:在公共场合与公务活动中,无条件的接受公众和媒介的监督
B:财产登记与申报
C:行为背景之必要公开
D:个人生活的适度公开
答案:ABCD
4.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5条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 件的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必要时可以适当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
名、住所、照片及其他资料。
A:错
B:对
答案:A
5. 凡是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事项,或者是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必须公开 的事情,不受隐私权保护。
A:错
B:对
答案:A
第十五章y试
1. 著作权的客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包括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两种
B: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C:指依照《著作权法》对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 品享有著作权的人
D:是指著作权所保护的对象,即作者创作出来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
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
答案:D
2. 关于著作权所保护的对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受著作权法保护
B: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C:著作权法只保护对思想观念的表述,而不保护思想观念本身
D:必须具备独创性
答案:A
3. 下列哪项权利属于作者的财产权利()
A:发表权
B:信息网络传播权
C:署名权
D:保护作品完整权
答案:B
4. 《著作权法》第九条规定,著作权人包括: ()
A:作者所在单位或组织
B:作者
C: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
D: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答案:BCD
5. 根据《著作权法》第二十条的规定,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 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A:对
B:错
答案:A
推荐使用我们的公众号搜索题目,题目更全,检索更方便。支持语音、图片、文字等多种搜索方式。